鲍鱼养殖技术------鲍的自然分布
(一)地理分布 世界各海区已发现的现存鲍约有70钟。它们分布的范围极广(图2-1、表2-1),从亚北极直至南极洲都有,但以温带与热带海区种类较多。一般说温带海区多为大型种类,而寒带与热带区多为小型种类。
图2-1 鲍类动物的分布
(粗黑线以内的岛屿及沿岸为分布区)
(Cox,1962)
表2-1 世界鲍的天然采捕量统计(FAO)
单位:t
| 1968 | 1970 | 1976 | 1981 | 1985 | 1991 | 1996 |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菲律宾 日本 韩国 美国 墨西哥 加拿大 南非 | 8 000 100 6 100 500 2 000 8 200 2 300 | 5 800 600 6 500 400 1 300 6 700 1 900 | 3 400 562 28 5 655 622 778 6 447 273 1 037 | 4 963 1 335 134 4 701 690 744 1 763 74 733 | 7 679 751 32 4 580 366 502 1 132 42 961 | 5 152 1 294 63 3 066 376 267 2 849 40 573 | 4 339 1 020 446 1 941 188 127 1 076 735 |
总计 | 27 200 | 23 200 | 18 802 | 15 137 | 16 045 | 13 759 | 9 996 |
* 有几个国家的少数产量未列出,但已包括在总产量内。
该属动物的分布区主要集中于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和太平洋南部诸岛屿。北美的太平洋沿岸,从下加利福尼亚至阿拉斯加分布的有8种。其中主要的经济种类,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有黄鲍与蓝鲍(美国称前者为桃红鲍,后者为绿鲍);美国有红鲍、绿鲍与黑鲍;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有勘察加鲍。红鲍、黄鲍与绿鲍都是大型种类。尤其是红鲍,其壳长可达30厘米,是鲍属动物中个体*大的一种,其他两种亦可达25厘米。
在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沿岸有10种,主要的经济种类有皱纹盘鲍、盘鲍、西氏鲍、大鲍与九孔鲍。皱纹盘鲍个体较小,属于北方种类,它的产量约占日本鲍总产量的二分之一。盘鲍、大鲍与西氏鲍分布与中部,个体都较大,尤其是大鲍壳长可达25厘米。盘鲍产量占总产量四分之一多。南部亚热带诸海岛分布有九孔鲍。
在朝鲜半岛沿岸分布有皱纹盘鲍、盘鲍与大鲍,其中盘鲍与大鲍**于半岛的南端。
皱纹盘鲍分布继续伸延于我国的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沿岸及岛屿,是我国北方的**种,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种,它的*大个体约14厘米。杂色鲍分布与福建、广东沿海,在浙江南部海岛亦有少量分布;而九孔鲍(在台湾习惯上对杂色鲍类统称为九孔,作者在此书中暂用以特指其亚种)则分布于台湾沿海,它们是我国南方沿海的重要经济种。个体都较小,壳长仅10厘米以下。此外,在南海尚有多变鲍、羊鲍、耳鲍、各鲍以及台湾报道的平鲍,它们都属于小型个体,产量很低,不是主要经济种类。
在大洋洲亦有好几种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是澳大利亚南部的橘红鲍(黑唇鲍)与光滑鲍(绿唇鲍)。两者是大型种类,每只含肉可达0.5千克左右,但前者肉色深;而后者肉色浅、质量高,此外尚有罗氏鲍与耳鲍。新西兰产的经济种类主要是虹鲍,也是大型种类,肉色亦很深。
在东南亚、印度洋诸岛屿以及波斯湾等海区都有鲍的分布,但多属小型种类,菲律宾、泰国的耳鲍生长快,含肉量高,还有阿曼的海鲍,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适于在该地区发展养殖的种类。
在非洲沿岸也有鲍的分布,其中只有南非产的中间鲍个体较大,而且产量高,是重要的经济种。
在欧洲,分布于英吉利海峡、法国地中海沿岸的是疣鲍。其壳长不超过12厘米,产量亦不高,因而这一带鲍渔业不很重要。
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与南美的太平洋沿岸都还没有发现鲍的自然分布。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智利与秘鲁自然分布一种当地称之为”Loco”(又叫智利鲍)的腹足类,学名Con-cholepus concholepus(Bruguiere)其足足部肌肉非常发达,也很像鲍。大量用于制成罐头食品,亦称之为“鲍”,但其肉质粗,味道也远不及鲍。1980年智利总捕获量为24 000吨,超过当年鲍的世界总产量。
(二)垂直分布 鲍主要生活于潮间带的低潮区至水深20~30米以内的浅海区。但也有少数种类可分布于水下数十米乃至400米以下。
我国皱纹盘鲍的生活水深一般在低潮区至15米以内,尤以2~6米范围内较多。但随着不同的个体大小与季节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上下移动。盘鲍分布从潮下带至20米水深,以0~4米范围内较多。杂色鲍与九孔鲍的生活水层从低潮区至10米水深左右,详见表2-2。
表2-2 鲍的主要种类、产地、个体大小与分布水深
种类 | 产地 | 分布水层(m) | *大壳长 (cm) | 作者 |
p红鲍(Haliotis rufescens) | 美国、墨西哥 | 0~30 | 30 | Cox,1962 Lindberg,1992 |
p绿鲍(H.fulgens) | 美国、墨西哥 | 0~10 | 25 |
p黄鲍(H.corrugata) | 美国、墨西哥 | 0~36(5~20多) | 25 |
p黑鲍(H.cracherodii) | 美国、墨西哥 | 0~6 | 20 |
白鲍(H.sorenseni) | 美国、墨西哥 | 5~45(24~30多) | 25 |
螺纹鲍(H.assimilis) | 美国、墨西哥 | 3~36(20~30多) | 15 |
扁鲍(H.walallensis) | 美国、加拿大 | 0~20 | 18 |
p堪察加鲍(H.kamtschatkana) | 美国、加拿大 | 0~20(1~10多) | 15 | Quayle,1971 |
p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 | 日本、朝鲜半岛、中国 | 0~15(2~6多) | 14 | 野猪,1952 |
p盘鲍(H.discus discus) | 日本、韩国 | 4~20 | 20 |
p大鲍(H.gigan-tea) | 日本 | 15~72 | 25 |
p西氏鲍(H.sieboldii) | 日本 | 0~30 | 17 |
p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 | 日本、中国 | 0~10 | 10 | 吕,1978;戴、巫,1989 |
(续)
种类 | 产地 | 分布水层(m) | *大壳长(cm) | 作者 |
p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a) | 日本、中国 | 0~10 | 10 | 吕,1978;戴、巫,1989 |
p耳鲍(H.asinina) | 中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等 | 1~7 | 10 | Jarayabhand et al,1996 |
羊鲍(H.ovina) | 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 | 0附近 | 9 |
格鲍(H.clathrata) | 中国、菲律宾 | 0附近 | 小型 |
多变鲍(H.varia) | 中国、日本 | 0~10 | 7 |
平鲍(H.planata) | 中国、日本 | | 小型 |
p光滑鲍(H.laevigata) | 澳大利亚 | 10~30 | 18 | Shepherd,1972 |
p橘红鲍(H.ruber) | 澳大利亚 | 1~25(1~10多) | 20 |
p罗氏鲍(H.roei) | 澳大利亚 | 2~8(2~3多) | 13 |
p虹鲍(H.iris) | 新西兰 | 0~20(0~5多) | 18 | Poore,1972 |
澳洲鲍(H.australis) | 新西兰 | 0~12 | 11 |
p海鲍(H.mariae) | 阿曼 | 0~20(6~10) | 15 | Johnson et al,1992 |
p中间鲍(H.midae) | 南非 | 0~10 | 大型仅次于红鲍 | Tarr,1992 |
p疣鲍(H.tuberculata) | 英国、法国 | 0~15 | 12 | Crofts,1929 |
薄片鲍(H.lomellosa) | 欧洲沿岸 | | 小型 |
p为重要经济种类。
《鲍、鲍鱼苗养殖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