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技术------鲍的内部构造
(一)消化系统 一般草食性动物的消化道都较长,鲍的消化道约为体长的3倍多。整个消化系统可分为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消化腺、肠、**等部分(图1-2、1-3)。
1.口区吻位于头部腹面。前端环绕着肌肉质丰富的乳突状唇,唇上有许多黏液细胞与感觉细胞,而几个感觉细胞又与神经纤维相连。感觉细胞对食物有强的选择性,因此又称“味蕾”,它是由2~3个感觉细胞组成的。口位于前端中央作纵裂开口。在口腔两侧有1对黄褐色角质颚片,附于透明的基膜上。口腔底部有舌软骨,在舌软骨之上有1条棕色带状齿舌,其前端即在口腔部分裸露,后端则藏入齿舌囊中,一直沿着食道下伸。在齿舌上排列有许多角质小齿,其齿式为∞.5.1.5.∞(齿的排列形式是腹足纲动物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口腔上壁与侧面有3种唾液腺(主唾液腺、侧唾液腺与上唾液腺),位于头部皮肤下面与背部的两侧。食物入口先用颚板切成碎片,经齿舌上的小齿在舌软骨上来回运动而磨碎,再与唾液混合后,经食道送入嗉囊。
2.食道始于齿舌囊的背面,入口处为上述背腹2咽瓣所控制吗,起防止食物倒流作用。食道内壁有许多沟和嵴,左右两侧有纵裂的长形食道侧囊,两侧囊特别是右侧囊由于摄取大量食物有时扩大很多,因而认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兼有贮藏的嗉囊作用。在食道与食道侧囊内都有许多纤毛与黏液细胞等,食道的下端极为狭窄。
3嗉囊(**胃)狭窄的食道突然变宽进入膨大的嗉囊,它具有贮藏食物的作用,能够扩展很大。自右侧壳肌的左方斜对内脏螺旋下行,其背面很大部分为厚厚的消化腺所覆盖。嗉囊内壁呈嵴沟状,在入胃处的腹侧壁有一半月形的瓣,在瓣的附近有大小孔与消化腺的孔道相通,在瓣的左边有一条沟引入盘旋于其腹面的胃盲囊。
4 胃盲囊(管)胃盲囊是一条向腹面作螺旋状盘绕的消化管,该管很长,当伸开时(皱纹盘鲍)可达7~10厘米。
5.胃 在嗉囊入口处的腹侧壁有一半月形的瓣,为胃贲门瓣,防止食物倒流。胃腹面有一条纵走的盲道,在入小肠处有两瓣膜位于盲道的两旁,这两个瓣为幽门瓣。有人根据胃的几次前后屈折又把它分成**、三、四胃,与前面嗉囊共4个胃。
6.消化腺 鲍的消化腺特别发达,是一个大型腺体,占整个角锥体与内脏团的大部分。左面伸展至右肾的底部,背面几乎覆盖了整个嗉囊、胃及螺旋的胃盲囊,前面分布到右侧壳肌的左后部,其颜色一般呈褐绿,但随摄入的食物而有所变化。消化腺与胃孔相通,有很简单的管子直接与腺泡联系,从腺泡***大量黏液以消化胃内食物。
7.肠 由胃的幽门瓣开始,逐渐变狭成肠部。从胃以后的肠段开始部分作“N”字形回旋,肠沿右侧壳肌的左侧而上,称上行肠段;当达到前端口球的右下,转180°向前进入直肠,直肠通过围心腔的后部,穿过心室而在呼吸腔处终止,其开口为**。
(二)呼吸系统 鳃是主要呼吸器官(图1-4),位于心脏之前,外套腔中,1对,左鳃比右鳃略大。鳃呈楯形(羽状),无数鳃叶由中轴向两侧分枝,即鳃叶,一端附于轴上,另端游离呈平行排列与左右两侧。这是楯鳃目动物的特点。在叶面中央有许多横贯的褶皱,借以增加呼吸面积。入鳃血管位于鳃的背面,出鳃血管在腹面。两入鳃血管基部合为1个鳃基血窦与出肾静脉相通。血液在鳃叶中经过气体交换作用,新鲜的血从鳃血管流回心耳。
(三)循环系统 心脏居于围心腔中,被透明的围心腔壁所包围。具左右心耳各一和1个梨形的心室。心室被直肠所贯穿。
心室前端有一细小的前大动脉,它分支到直肠、两粘液腺、呼吸腔背面的外套膜及外套触角等部。心室后端有一粗的后大动脉,在腹面即分两支。一支往前方的头动脉,并分出前内脏动脉,分支至生殖腺、消化腺、嗉囊及内脏表皮等;头动脉继续往前走,沿途还分出小支至肾、肠、食道、壳肌及足等各部。另一支为后内脏动脉,分别从内脏后缘的背腹面分支到消化腺、胃、盲肠、嗉囊和生殖腺等部。各个血管的末端是由没有血管壁的腔隙所代替,分布至全身各部。陈污的血液从这些腔隙收集到右肾的入肾静脉,然后经右肾的出肾静脉到左右两腮基部的鳃基血中,鳃基血 的血液流入左右入鳃血管,在鳃叶经气体交换后,由出鳃血管将新鲜血液流到左右两心耳再到心室而反复循环。左肾单独接受来自左右两出鳃血管的新鲜血液,经左肾的入肾血管流入左肾,然后经肾血管回到左鳃。
换外套膜静脉环绕着外套膜的边缘,血液亦经肾血管、肾静脉至鳃基血窦入鳃叶进**体交换。但另有一部分在外套膜的血液,可直接在外套膜进行氧化,后经右壳肌前缘的右外套膜血管下行人右入耳。
(四)排泄系统(图1-5) 具左右1对肾脏,左肾下,位于围心腔之左前方,在其内壁分布有许多**状突起,故亦称之为乳突状囊,左肾后壁有一小孔与围心腔通,称肾围心腔孔,前壁则有左肾孔通呼吸腔。右肾较大,在构造上也与左肾极不相同。它左面伸展至围心腔的腹面,右面达右侧壳肌之左方,前面几达食道之开端,后部环围心腔之后并嵌入消化腺与嗉囊之间。前部右肾形成薄片状,围绕着肠的背腹两面,左侧与头动脉相连,右侧与右侧壳肌左缘相接。右肾后部为蜂窝状,静脉呈网状分布其中,具有右肾孔与外界相通并与左肾孔相对称。肾的中央背面靠近右侧壳肌左右方处有一封形裂孔,为生殖产物排入肾腔之孔道。生殖产物亦由右肾孔排出至呼吸腔,经壳孔排出体外,故有肾孔亦同时为生殖孔。
(五)生殖系统(图1-6、1-7) 鲍为原始腹足类、故其各部结构亦显得比较简单。鲍虽为雌雄异体(偶尔有同体),但却无两性的显著特征,无交接器,处生殖腺外亦无其他附属腺体。生殖腺由无数呈分枝串族状腺体组成。成年个体生殖腺非常庞大,位于身体的右边,覆盖于内脏团的大部分表层,尤其在消化腺末端的角锥体处发育*好,它亦延伸至右侧壳肌的左边与内脏隆起部得中央。在繁殖期之前较长一段时间,角状器官处生殖腺发育形成很厚的一层,如鞘状包围了该外部。从横切面看生殖腺,位于它的外皮与消化腺表面的结缔组织之间,即称为生殖腔的部分,上下由许多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分开成许多小区,在近繁殖期,生殖产物充满生殖腔,小的卵由一支细的卵柄附在生殖上皮上。当成熟时隔膜破裂,释放的性产物从位于右侧壳肌左下缘,右肾的中央背面的缝形孔进入肾腔,从肾腔出肾孔至呼吸腔,从呼水孔排出体外。皱纹盘鲍由前数第三至第四呼水孔排出,而杂色鲍从第三至第六呼水孔排出。从外观上看,雌性生殖腺皱纹盘鲍、红鲍呈墨绿色,盘鲍呈绿色,杂色鲍、九孔鲍呈粉红色。各种鲍的雄性生殖腺均呈乳白色或杏黄色。这种明显的差别只有至繁殖期前后的几个月里可以看到,而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殖腺消退仅余下一层薄薄表皮,所能看到的仅是褐绿色的消化腺,因此难于区别出雌雄两性来。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鲍的神经系统不发达,不集中而且经过扭转神经节延长和扁平(图1-8)。
1.脑神经节 1对,位于口球前端之两侧,在头叶表皮下面,由带状的脑神经连结,从此再分出唇、上足、触���、视、头叶、表皮各部的神经。脑神经节后部分出3个显著部分:脑侧神经连索1对、脑足神经连索1对及唇 神经连合4对。
2.侧足神经节 位于右侧壳肌前端,内脏囊底部的陷窝中。足神经节在腹面,与在其背侧面的侧神经节相**,自此伸出左右脏神经连合,左右外套神经。
3.内脏神经环 左脏神经连合自左侧足神经节背面发出经食道、肠,在表皮与鳃支柱处分成两支。一支膨大为食道下神经节,分出神经到鳃、嗅检器及外套膜等各部;另一支与右鳃平行而下于两腮之间进入膨大的腹神经节,分出神经到生殖腺、肾、围心腔及直肠。右脏神经连合自右侧足神经节背面发出,穿过食道背面,在左脏神经连合上面与之相交叉,从斜向左之食道背壁穿出进入内脏囊的表皮与鳃支柱交界处分成两支。一支继续向前到左嗅检器前膨大为食道上神经节,分出神经到鳃、嗅检器及外套膜等各部;另一支亦沿着表皮与左鳃支柱交界附近,与左鳃平行而下,约抵达鳃全长之1/2处再分两支,一支继续下行;而另一支斜下向右越过齿舌囊背面入腹神经节,与左脏神经连合,到腹神经节,再经右脏神经连合斜向右上行,从背面越过左脏神经连合,入右侧足神经节而经中央足神经连合到左侧足神经节为止,整个呈一个“8”字形的神经环。它是软体动物腹足纲扭转神经亚纲动物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在幼虫发育过程中身体后部经过一次扭转的结果。
4.足神经索 始自侧足神经节,分成左右两索向后延伸几贯穿足的全长。在两索之间向内有横的足神经连合相连;向外有神经分支到足、上足及右侧壳肌等部。
5.感觉器官 一般的感觉表现在整个体表的皮肤上。在头叶、口、口唇以及足跖面、足腺区、鳃叶、外套边缘等的感觉细胞较多,尤其在头触角、上足触角、上足乳突、外套触角、嗅检器、眼以及平衡囊等处的感觉细胞特别集中。
《鲍、鲍鱼苗养殖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