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路博伟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公司资料
公司新闻   技术文章   资料下载
产品目录
联系我们
技术文章
公司新闻

周生贤:5方面措施推进环保科技发展


为落实第七次国内环保大会精神,**总结“十一五”以来环保科技工作进展,部署“十二五”环保科技工作任务,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科技支撑,继2006年**国内环保科技大会后,3月31日,**次国内环保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大会发言,介绍了环保“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果,强调加快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提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从5个方面促进环保科技**以及标准规范等发展。

       周生贤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

环保科技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环保标准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新发布502项国家环保标准、72项地方环保标准,现行国家环保标准达1300余项。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监测与评价范围,不仅是环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的一大转折。

       我国环境管理模式正在转型

       周生贤强调,要加快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他介绍,环境管理通常有三种模式:

       一是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环境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及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采取这种模式;

       二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采取这种模式。这一模式的标志是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三是以环境风险防控为目标导向的环境管理。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国家环境质量管理不断深化,开始更加关注人体健康和生态**,以风险预警、预测和应对为主要标志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

       从环保事业发展轨迹来看,这三种模式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管理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环境管理模式选择的多维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两种甚至三种模式并存将是常态。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基本属于以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的模式。但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我国环境管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扣响了环境管理传略转型的“发令枪”。

       加快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型须坚持科技先行

       周生贤认为,今后一段时间,环境管理工作亟待突破的重中之重,就是在进一步强化污染控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新模式。加快环境管理的战略转型必须坚持科技先行。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以环境质量标准倒推规划目标,依据规划目标科学确定重点任务,根据任务需求合理配置管理资源。

       当前,环境管理正从被动应对想主动防控转变,从控制局部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从控制一次污染物想控制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

       要明确各类排放源和相互作用情况,提出改善环境质量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清单、控制领域,并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探索建立以人体健康为导向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做好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向社会及时准确地发布环境质量状况,争取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

       5方面措施推进环保科技发展

       周生贤介绍,“十二五”期间,要加快鞍山环境科技**、环保标准规范、环境技术挂历、环保产业培育和技术支撑保障等体系。重点以5个方面为环保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以环保标准为抓手,不断提高环境监管水平。突出抓好以地表水、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重点的环境标准修订工作。

       二是以环境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在强化环境规划和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外,通过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将培育的潜在市场*大程度的释放为现实市场。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设置的社会化运营,以大力发展环境咨询业和综合服务业为重点,把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作为环保产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近期可选择一些积极性比较高的地方,在土壤、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合同环境服务试点。

       三是以重点科研项目为依托,突破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技术。积极争取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环境基准等重大科技专项的立项。

       四是以环境技术管理为支撑,不断提高污染防治科技水平。

       五是积极倡导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提高全过程环境管理技术水平。加快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指导,促进环境污染的全过程控制。完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体系,建立可持续消费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评估试点。
 

Copyright@ 2003-2025  青岛路博伟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