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拓博麦克斯机械有限公司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公司资料
公司新闻   技术文章   资料下载
产品目录
联系我们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和管理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和管理
 
3.1在格栅间工作怎样保证卫生和**?
答:(1)污水从市政干管到泵站输送长途中,容易产生腐化恶臭和硫化氢、甲硫醇有毒气体,在格栅间的散口处散发出来。恶臭强度一般在70~90个臭气单位,*高可达130个以上臭气单位。因此在室内或半散开式格栅间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特别在夏季闷热天气应保证每小时换气10次以上,还可采取一些简易有效措施,如多设对流门窗,夏季可全打开,利用自然通风也能大大降低格栅间的恶臭强度。临时加排气扇等,只有设置通风措施才能*大限度减少恶臭气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和对设备的腐蚀。
(2)要及时清理栅渣和砂子,防止腐败产生恶臭及蚊蝇。清洗落在地面上的污水;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在流行病传播时期,还应穿戴隔离服装、口罩、眼罩等。按时对曝露在地面上的污物打药**、**。个人应注意工作后勤洗手、洗澡,换洗工作服、鞋子等,要经****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3)冬季运行期间,在保证**的前提下,要防止设备和仪表在水中被冻住,
 
3.2 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是什么?应怎样控制和管理?
答:(1)污水处理厂在运行工艺流程中一般采用重力流的方法通过各个构筑物和设备。但由于厂区地形和地质的限制。必须在前处理处加提升泵站将污水提到某一高度后才能按重力流方法运行。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就是将上游来的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所要求的高度,使其实现重力流。提升泵站一般由水泵、集水池和泵房组成。
2)泵站内的水泵是多种多样,一般以离心泵为主。按照安装方式分为干式泵和潜污泵,干式泵又有立式泵和卧式泵。潜污泵有可在污水中安装和干式安装两种类型。泵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要求的扬程、工作介质和控制方式等具体情况而定。
3)集水池的作用是调节来水量与抽升量之间的不平衡,避免水泵频繁启动。
①集水池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到泵的维修,固定泵底座的维修等方便。现在要求污水厂不能因修或换某一设备而停止污水处理。因此潜污泵集水池*好是两套单独运行。一些旧集水池只有一套运行,当某个泵的底座或水下某一部位损坏时,不得不停止进水,抽干水后才能修理上述设备。这就需要改造成至少有一半数量的泵坚持运行的集水池,而在另一半集水池中能抽干水进行维修、更换。潜水泵或改造成干式运行,或两组间隔开运行等方法都可以。
②对于平衡进水量和出水量现在大都采用调频的办法来解决,效果良好。
③对于集水池的布置还应考虑到清理时和维护保养的方便。如吊物孔、吊拉泵的电动葫芦、吊梁、出泥砂孔、集水池底部设集水坑、以及可供维修人员进出的爬梯等。对于封闭式集水池应在对流处设通风孔���通风风机。在通风*不利点应设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报警器等。
④尽管在集水池前有格栅拦截漂浮物,沉砂池除掉大部分砂子,但因污水进入集水池后速度放慢,一些泥砂可能沉积下来,一些浮渣漂浮在集水池的水面上,使有效池容减少,甚至堵塞水泵,直接影响了水泵的正常运行。为此集水池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清理杂物,保证水泵正常运行。在密闭的集水池内进行清池工作中*重要的是人身**问题。因为在集水池沉淀的污泥、砂子是没有经过有效处理而沉积在集水池内,会因厌氧分解产生出有毒气体如H2S、SO2、CO甚至可燃气体甲烷等。清池人员下去之前,必须先强制通风,在通风*不利点检测有无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可穿戴呼吸器等防毒面具下去工作。人下到集水池后,通风强度可适当减少,但绝不能停止通风。这是防止人下到池中后积存在池底的污泥继续厌氧分解产出有毒易燃气体,伤害操作人员。同时下池操作人员*好不要超过半小时。
4)对集水池内的水泵机组运行控制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一要保证来水量与提升量一致,即来多少,提升多少。如来水量大于提升量,上游又没有及时采取溢流措施,则可能淹泡格栅和沉砂桥。反之如来水量小于提升量,则可能使水泵处于干运行状态,损坏设备。二要保持集水池高水位运行。这样可以降低泵的扬程,在保证提升水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三要水泵的开、停不要过于频繁,否则易损坏开关和水泵并降低使用期限。四要至少有一台备用泵。可在线备用,也可池外备用。既来水量突然大时备用,又在在线水泵损坏或维修水泵时备用。五要保持水泵组内每台水泵的停、开时间均匀,投入运行的泵和备用泵之间定时转换。一个是保证每台泵自身按时运转,比放在污水中静止状态备用寿命要长些。二个是因为池内每一台泵对应着集水池内相应一部分容积,如果某台泵长时间不投入运行,它所对应的集水池某处成死角,泥、砂沉积,会影响泵的运行,甚至堵塞水泵,造成事故。所以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人员要根据具体运行情况,不断总结出集水池和提升泵组*佳运行调度方案。以利污水泵**、经济运行。
 
3.3沉淀池排浮渣时应注意什么?
答:平流式行车刮浮渣机辐流回转式刮浮渣机及竖流式回转刮浮渣机都是用刮板将浮渣刮至浮渣槽或浮渣斗内。这种排渣方式问题较多,一是刮板与浮渣槽的配合不是很到位,浮渣经常不能全进浮渣槽。二是浮渣槽内必须设水冲,否则浮渣流不到浮渣槽中。在北方的冬季,浮渣槽内浮渣不及时清理,还会结冰。即使大块浮渣能进入浮渣槽,油脂类物质形成的泡沫状浮渣也很难进入,漂在水面影响浮渣槽的效果。现在流行一种简易有效方法,在平流沉淀池的末端,安装一根带缺口的不锈钢圆管,转动圆管,大部分浮渣由缺口处流入管内,顺便将水面上的泡沫浮渣也流入管内被水带走。如图3-4所示。

 

 
 
3-4 排浮渣装置
 
这种排渣的方式也可用液位计自动控制,当浮渣在圆管周围积累时,液位会稍微上升,水位计动作,使圆管自动转动,造成缺口进浮渣和污水并同时排走。液位降至原来水位后,圆管自动回到原来位置。这种排渣方式简单易行,运行方便,排渣彻底,并逐渐推广开来。

 

 
3.4 沉淀池运行巡视及维护应如何进行?
答:(1)运行人员应定时巡视初沉池运行情况,注意观察桥的行走状况,是否有异常声音。刮浮渣板是否把浮渣准确刮进浮渣斗里。平流沉淀池桥到头是否按要求停下,链条刮渣机的齿轮链条是否有缠绕物。刮泥板在水下行平是否平衡。
2)注意沉淀池的出水三角堰板的堰口是否被浮渣堵死,如有应及时**。沉淀池的进出水堰板长期运转受外力的影响,可能出现倾斜、松动等现象。导致进、出水短流跑泥。影响沉淀池的效率,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正。一般通过调整堰板孔螺丝位置来校正堰板水平度,但铁螺栓经过长时间浸泡后易生锈,*好使用不锈钢或铜螺栓解决此问题。
3)对于不经常开关的进、出水闸门、闸阀等,要每隔一周或二周人工或电动活动几个来回,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丝杠(明杆闸门)要及时上润滑油、膏。对于内丝杠(暗杠闸门)或变速箱要定时下去检查或打开箱盖检查上润滑油。对于闸门井中的阀门如果用清水覆盖比暴露在空气中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4)备用的初沉池*好采用动态备用,即按一定时间轮换投入使用,*好停运或备用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对于确定不能投入运行的池子应将污水放空,用二级出水或再生水流满,每隔一个月左右*好开动刮泥和行走设备。
5)初沉池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每年要排空一次,彻底检查清理。检查污水下设备部件的锈蚀情况,确定防腐维修;池底是否有积砂,池内是否有泥砂异物等;刮泥板与池底是否密合;排泥斗及排泥管内是否有结垢、砂、石等异物;池壁或池底的混凝土表面保护层是否有结垢或有腐蚀脱落等情况;进、出水闸门是否需维修或更换等。
 
3.5 如何分析及排除初沉池运行异常问题?
答:(1)污泥上浮原因
①如果是经常性的污泥上浮应从控制参数上核算一下表面负荷、停留时间、溢流负荷的数据是否在控制参数内,如不在内应加以调整。
②来水的新鲜程度也能影响污泥上浮,腐败严重的污水,能造成污泥上浮,这时应加强去除浮渣的工作,使上浮的污泥经浮渣刮板的动作,及时的去除浮渣。
③二沉池回流污泥能进入初沉池一部分,由于其硝酸盐含量较高,进入初沉池后缺氧可使硝酸盐反硝化,还原成氮气附着于污泥中,使之上浮。这时可控制后面生化处理系统,使污泥的泥龄减小,降低硝化程序。也可加大回流污泥量使之停留时间减少。
④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脱水机的大部分废液含有机废水高,进入初沉池内导致出水混浊。解决的办法有改进消化池、浓缩池运行,提高消化池、后浓缩池的运行效率。对脱水废液可加无机絮凝剂先浓缩沉淀后再送至初沉池。
2)污泥短路流出
①堰板溢流负荷超标造成。或堰板不平整造成。解决办法:减少堰板的负荷或调整堰板出水高度一致。
②刮泥机故障造成污泥上浮。
③辐流式沉淀池池面受大风影响出现偏流。
3)排泥不及时
刮泥机故障或排泥泵故障造成污泥上浮或浮渣聚集在池面上。
4)排泥浓度降低
①排泥时间过长导致含固率下降,污泥浓度降低。
②刮泥与排泥步调不一致,各单体池排泥不均匀。
③积泥斗严重积砂,有效容积减小。
 
3.6 预处理单元对后续处理单元有什么影响?
答:(1)如果从格栅流过的栅渣太多,会使初沉池、曝气沉砂池及曝气池、二次沉淀池面上的浮渣增多,难以**,挂在出水堰板上影响出水均匀,不美观,增加恶臭气味。
2)如果从沉砂池流走的砂粒太多,砂粒有可能在初沉池配水渠道内沉积,影响配水均匀;砂粒进入初沉池内将使污泥刮板过度磨损,缩短更换周期;进入泥斗后将会干扰正常排泥或堵塞排泥管路;进入泥泵后将使泥泵过度过快磨损,降低泵的使用寿命;砂粒进入曝气池会沉在曝气池底部逐渐积累妨碍曝气头出气,甚至覆盖曝气头,大大降低曝气效率。
3)从预处理向后漂移的破布条、棉纱、塑料条、铁丝、头发等杂物会在表曝机或水下搅拌设备、浆板上缠绕,增大阻力,损坏设备。还会缠绕在水下电缆上,形成很大的棉纱团、铁丝头发团、塑料团等,导致扯坏电缆。进入二沉池将会使浮渣增加挂在出水堰板上影响出水均匀;进入生物滤池会堵塞配水管、滤料,甚至堵塞出水滤头、滤板等;进入生物转盘将在转盘上缠绕,增大了阻力,加快生物转盘的损坏。减少有效容积。
4)从预处理单元漏出的杂物进入浓缩机后将在栅条上缠绕,影响浓缩效果。并在上清液出流的堰板上漂浮结块,影响出流均匀。进入消化池前后会堵塞排泥管道或送泥泵。还会在消化池内上浮结成大的浮壳。这些杂物进入离心脱水机,会使高速旋转的叶轮失去平衡,从而产生振动或严重噪声,导致密封破漏,损坏水泵。一些棉纱、毛发有时会塞满叶轮与涡壳之间的空间,使设备过载,烧坏电机。
5)从水处理设施进入浓缩池的细砂,可能堵塞排泥管路,使排、送污泥泵过度磨损。进入消化池将沉在底部,影响排泥,减小有效容积。如果这些细砂进入离心机,将严重磨损进泥管的喷嘴以及螺旋外缘和叶轮。增加维修更换次数。如进入带式压滤脱水机将大大降低污泥成饼率,使搅拌机容易磨坏,滤布过度磨损,转辊之间磨损和不均匀。
 
3.7 预处理单元的重要性如何?
答:预处理单元能否将漂浮物、砂、沉淀物有效去除对于保证整个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是至关重要的。据有关专家统计,约有50%的污水处理厂因预处理单元有问题而严重影响了后续处理的运转。究其原因,一是运行人员认为预处理单有些问题不必全力以赴解决掉。结果预处理单元的沉砂、棉纱、头发、塑料橡胶制品等经过一定积累,再给后续各个处理单元或者是各单机运行造成了困难和事故。如果在预处理单元中的每个环节上努力解决这些各自环节去除的杂物,就避免了这些杂物去磨损和破坏后续各个环节的运行。二是运行人员没有认真评价和分析在预处理单元的运转效果,如格栅的截污效果如何,栅前栅后流速的影响如何。沉砂池的沉砂效果如何,多少砂粒随水流走,什么样的沉淀物容易流走等等。导致运行人员忙于解决表面问题,如忙于解决修理损坏的设施、设备。而没有考虑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即预处理单元各个环节是否按设计、流程逐个把关,把该处理掉的杂物一项一项处理达标,不给后续工艺留麻烦。
 
3.8 曝气池MLSS或MLVSS数值怎样控制为好?
答:曝气池混合液须维持相对固定的污泥浓度MLSS,才能维持好处理效果和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每一种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都有其*佳曝气池的MLSS,比如普通空气曝池活性污泥的MLSS*佳值为2g/L左右,而AB法工艺A段的MLSS*佳值为5g/L左右,两者差距很大。一般而言,曝气池中MLSS接近其*佳值时,处理效果*好。而MLSS过低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当MLSS过高时,泥龄延长,维持这些污泥中微生物正常活动所需的溶解氧数会增加许多,导致对充氧系统能力的要求增大。同时曝气池混合液的密度会增大,阻力增大,也就会增加机械曝气或鼓风曝气的电耗。也就是说,虽然MLSS偏高时,可以提高曝气池对进水水质变化和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但在运行上往往是不经济的。而且有时还会导致污泥过度老化,活性下降,*后甚至影响处理水质。在实际运行时,有时需要通过加大剩余污泥排放的方式强制减少曝气池的MLSS值,刺激曝气池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活性污泥分解氧化有机物的活性。
 
3.9 什么是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沉降比(SV)?有什么作用?
答:污泥沉降比(SV)的英文是SettlingVelocity又称30分钟沉降率,是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以%表示。一般取混合液样100ml,用满量程100ml量筒测量,静置30分钟后泥面的高度恰好就是SV的数值。由于SV值的测定简单快速,因此是评定活性污泥浓度和质量的常用方法。
SV值能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和污泥的凝聚性、沉降性能等。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SV的正常值一般在15%~30%之间,低于此数值区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好,但也可能是污泥的活性**。可少排泥或不排泥或加大曝气量。高于此数值区,说明需要排泥操作了,或着采取措施加大曝气量。也可能是丝状菌的作用使污泥发生膨胀,需加大进泥量或减少曝气量。
 
3.10 观测SV值时污泥的表观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1)污泥沉淀30���钟~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且水质较清澈。说明活性污泥反应功能功能较强,产生了硝化反应,形成了较多的硝酸盐,在曝气池中停留时间较长,进入二沉池中发生反硝化,产生气态氮;使一些污泥絮体上浮。可通过减少曝气量或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来解决。
2)在量筒中上清液含有大量的悬浮状微小絮体,而且透明度差、混浊。说明是污泥解体,其原因有曝气过度、负荷太低造成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有害物质进入等。可减少曝气量,或增大进泥量来解决。
3)在量筒中泥水界面分不清,水质混浊其原因可能是流入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使形成的絮体沉降性能下降,污泥发散。可采取加大曝气量,或加大污水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来解决。
 
3.11 什么是污泥容积指数(SVI)?
答:污泥容积指数(SVI)的英文是SludgeVolumeIndex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过30分钟静置沉淀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以ml/g计。
计算公式如下:
SVI与SV值的关系:
SVI值排除了污泥浓度对污泥沉降体积的影响,因而比SV值能更准确地评价和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一般说来,SVI值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缺乏活性;SVI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较差,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污泥膨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SVI值一般介于70~100之间。
SVI值与污泥负荷有关,污泥负荷过高或过低,活性污泥的代谢性能都会变差,SVI值也会变很高,存在出现污泥膨胀的可能。
 
3.12 影响曝气池混合液SVI值的原因是什么?
答:影响曝气池混合液SVI值的原因如下:
1)水温突然降低使微生物活性降低,分解有机物的功能下降。
2)流入含酸废水使曝气池混合液PH值长时间处于3~4酸性条件下,嗜酸性丝状微生物大量繁殖,另外排放酸性废水的管道内生长的丝状微生物膜周期性脱落也会导致混合液中的丝状微生物的增殖。
3)进水中氮磷营养物质比例偏低,而丝状菌能够在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并在混合液中占优势,进而引起污泥膨胀。
4)曝气池有机负荷过高导致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淀性能变差,SVI值升高。
5)进水中低分子有机物含量大,而低分子有机物是丝状菌*容易吸收利用的成份,从而使丝状微生物大量繁殖,曝气池混合液沉降性能降低。
6)曝气池混合液溶解氧不足使絮体生长受抑制。而丝状菌生物却能够在0.1mg/l以下条件中大量繁殖,导致活性污泥膨胀SVI值升高。
7)进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如酚、醛、硫化物等类物质含量突然升高,使微生物菌胶团凝聚性能下降,大量解絮,而丝状菌则得以增殖,SVI升高。
8)高浓度有机废水缺氧腐败后进入曝气池,其中含有大量的低分子有机物和硫化物等,从而使丝状菌大量繁殖,SVI值升高。
9)消化池上清液短时间内进入曝气池。其中的高浓度有机物使曝气池有机负荷升高,丝状菌大量繁殖。
10)进水中SS较低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较大,使得污泥容重降低,固液难以分离从而使SVI值升高。
11)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其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污泥因此腐化变质,进而使回流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曝气池活性污泥膨胀,SVI增高。
 
3.13 污泥龄是指什么?如何计算?
答:污泥龄是指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一般用SRT表示。因为活性微生物基本上“包埋”在活性絮体中,因此污泥龄也就是微生物在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停留时间。控制污泥龄是选择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一种方法。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世代期。所谓世代期是指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如某种微生物群体以1000个繁殖成2000个需要2天的时间,则该种微生物的世代期就是2天。如果某种微生物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长,则该类微生物在繁殖出下一代微生物之前,就被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走,该类微生物永远不会在系统中繁殖起来。反之,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短,则该微生物在被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走前可繁殖出下一代。因此这种微生物就能在系统中存活下来,并且呈增长趋势。分解有机污染物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其世代期都小于3天,因此只要控制污泥龄大于3天,这些微生物就能在活性污泥系统生存下来并得以繁殖,用于处理污水。而硝化杆菌的世代期一般为5天,因此要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培养出硝化杆菌,将NH3-N硝化成NO3-N,则必须控制SRT大于5天。
另外,SRT直接决定着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年龄大小。SRT较大时,年长的微生物也能在系统中存在,而SRT较小时,只有年轻的微生物存在,它们的祖辈、父辈早以被剩余污泥带走。一般来说,年轻的微生物活性高,分解代谢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强,但凝聚沉降性能较差;而年长的微生物可能已老化,分解代谢能力较差,但凝聚沉降性能较好。通过调节SRT,可以选择合理的微生物年龄,使活性污泥即有较强的分解代谢能力,又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一般控制SRT在3~5天。活性污泥泥龄按下式计算:
 
3.14 在污水处理中调整泥龄会有什么变化?
答:对于一个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系统来说,污泥龄是相对固定的,即每天从系统中排出的污泥量是相对固定的。当因为种种原因,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突然增大后,就应该相应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如果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少,使系统的泥龄过长,会造成系统去除单位有机物的氧耗量增加,即能耗升高,二沉池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升高,出水水质变差。如果过量排泥,使系统的泥龄过短,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质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出水水质也会变差。如果使泥龄小于临界值,即从系统中排出的泥量大于其增加量,系统的处理效果会急剧下降。
 
3.15 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因素如下:
1)溶解氧 (2)有机负荷(3)营养物质 (4)PH(5)水温 (6)有毒物质
 
3.16 溶解氧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是什么?
答:活性污泥法工艺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技术,因此曝气池混合液中必须有足够的溶解氧。如果溶解氧过低,好氧微生物正常的代谢活动就会下降,活性污泥会因此发黑发臭,进而使其处理污水的能力受到影响。而溶解氧过低,易于滋生丝状菌,产生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如果溶解氧过高,导致有机污染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物缺乏营养,活性污泥易于老化,结构松散。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会进入自身氧化阶段,还会增加动力消耗。
对混合液的游离**而言,溶解氧保持在0.2~0.3mg/l即可满足要求。但为了使溶解氧扩散到活性污泥絮体内部,保持活性污泥系统整体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混合液必须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根据经验,曝气池出口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一般保持在2mg/l左右,就能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净化功能。
 
3.17 有机负荷对活性污泥法影响是什么?
答:每一种好氧活性污泥法都有其*佳有机负荷,在进水有机负荷接近和等于其*佳值时,才有*佳效果。进水有机负荷过高或过低,偏离*佳值,将会破坏污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18 温度对活性污泥法有哪些影响?
答:温度对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有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高温环境中(50℃~70℃),有的则喜欢生活在低温环境中(-5℃~10℃),但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大部分喜欢适宜生长在15℃~35℃之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处理效果也越好,反之温度越低,生物活性就越差。
 
3.19 温升或温降的速度对微生物有什么影响?
答:在一定的范围内(15℃~35℃),随着温度的升高,虽然不利于氧向水中的转移,却可以加快生化反应速率,微生物速率也会加快。但由于微生物细胞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变化速率很敏感,当温度突升的速率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不可逆破坏,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短期内不能达标。相比之下,温度降低时,氧向水中转移逐渐增大,虽然生化反应速率减慢,对微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影响要小一些,一般不会出现不可逆破坏。如果水温的降低速率降低变化缓慢,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逐步适应这种变化,而这时采取降低负荷,提高充氧浓度,延长曝气时间等措施,就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3.20 PH值对活性污泥法有什么影响?
答: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都有它们适应的PH值范围,一般适宜的PH值在6-9之间。PH在4.5以下,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将全部消失,大多数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只有**成为优势菌种。活性污泥絮体受到损坏,极易产生污泥膨胀。当PH值大于9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将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菌胶团会解体,污泥悬浮物增大,出水恶化。
 
3.21 活性污泥混合液对PH值变化有什么作用?
答:活性污泥混合液本身对PH值变化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这是因为
(1)污水本身具有的酸碱度对PH值有缓冲作用。
(2)污水中的微生物代谢活动能改变其活动环境的PH值,如好氧微生物对含氮化合物利用,由于硝化作用而产生酸,降低环境的PH值;由于厌氧微生物脱羧作用而产生碱性胺,又可使PH值上升。因此,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也具有对PH值的缓冲作用。能处理一些PH值变化小的污水。但是污水的PH值发生突变,会对其中微生物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破坏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酸碱废水是否进行中和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是进入活性污水系统的污水PH值变化不大,尤其是只有微酸性和微碱性水其中之一时,往往不需要中和处理,而PH值变化幅度较大时,应事先进行中和处理,调整PH值至中性,再进行处理。
 
3.22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调整营养物质?
答: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一般都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且有过剩。但如果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较大时,应注意核算硫、氮、磷的比例是否是100:5:1。如果污水中缺氮,可加无水氨或氨水,也可投加胺盐。或含氮高的工业废水。如果缺磷,可投加磷酸或磷酸盐。如果PH太高或太低,可加入一定量的中和剂。
 
3.23 有毒、有害物质对好氧活性污泥法有哪能些影响?
答:当污水中含有对微生物有毒、有害或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时,活性污泥的性能将会下降、中毒,直至完全失去作用。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化学物质、重金属等。见《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T3082-1999)表中列出了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活性污泥产生抑制作用的*低浓度,进入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污水中的有毒有害作用的*低浓度含量应低于表中的限值。有毒、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还与处理过程中的水温、溶解氧、PH值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有毒、有害物质共存时,其毒性相加或相减有关,还与微生物经过驯化后抗毒性能有关。实践证明,经过专项、长期培训的特殊菌种,可以处理利用污水中的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时甚至可以将有毒害物质变成微生物的营养成份。例如苯和酚等。
 
3.24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参数是如何分类?
答:描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参数很多,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类是曝气池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曝气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浓度MLVSS、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F/M、水温、溶解氧、PH等。**类是关于二沉池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混合液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二沉池的水力表面负荷、出水堰的堰板溢流负荷、二沉池内污泥层深度、固体表面负荷。第三类是关于整个工艺系统的参数,包括进水水质、水量、回流污泥排放量、回流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排放量、污泥龄��,以上工艺参数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任一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参数。
 
3.25 活性污泥法工艺应如何控制?
答:在活性污泥工艺系统中,污水处理主要由活性污泥完成的。因而,工艺控制的主要目标也就是活性污泥本身的数量和它的质量。如果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保持稳定而合理的数量,以及稳定而高效的质量,则必然得到稳定而高效的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的数量指标有混合液污泥浓度MLVSS、MLSS和有机负荷F/M,通过F/M可确定需要多少MLVSS等。以及反映质量的指标有污泥老化程度的污泥龄,反映沉降性能的质量指标SV、SVI等。影响以上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很多,主要包括水质、水量的变化,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污水处理厂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控制措施,克服这些因素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持续稳定的发挥处理作用。常用的控制措施从三方面来实施。曝气系统的控制,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
 
3.26 应如何控制曝气系统?
答:鼓风曝气系统的日常控制参数是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的溶解氧DO值,控制变量是鼓入曝气池内的空气量Qa。而控制混合液的溶解氧一般是个定值。控制在1.5~3.0mg/l内,当进水量Q变化时,鼓风量Qa就得根据进水量和水质变化而变化。大型污水厂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在曝气池保持设定的溶解氧值。在风量变化超过1台风机的变化时还要改变鼓风机的投运台数来实现自控调整鼓风量。小型污水处理厂和不设自控鼓风的污水厂一般采用人工调节。可用下式估算实际需要鼓风量。
式中:Qa——实际需要鼓风量m3/d
fo——为耗氧系数,指单位BOD5被去除所消耗的氧量与F/M有关,当F/M在0.2~0.5kgBOD/(kgMLVSS.d)时,fo可取1.0。当F/M在<0.15kgBOD/(kgMLVSS.d)时,fo可取1.1~1.2。
Q——为进水量m3/d
BODr——曝气池进水BOD5(mg/l)
BODe——曝气池出水BOD5(mg/l)
Ea——曝气头微孔扩散系数,一般取7~15%之间数。
运行人员应根据本厂的实际状况,逐渐确定fo值和Ea值,以方便控制曝气系统。
曝气池前段曝气量主要供给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只要满足这部分需氧,一般也能满足后段污泥保持悬浮状态的需要。但有时在曝气池后段的末端,虽然能保持溶解氧值在设定范围内,不能满足污泥混合悬浮的要求,产生污泥沉积在下面现象。为满足污泥保持混合悬浮状态,还应保持曝气池面曝气量一般大于2.2m3/m2.h。在实际运行中注意核算。
 
3.27 应如何控制回流污泥系统?
答:控制回流系统有三种方式:保持回流Qr恒定;保持回流比R恒定;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量Qr及回流比R,使系统处于相应*佳状态。这三种方式适合不同的情况。
1)保持回流Qr恒定。这是相当多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适应进水流量Q相对稳定,水质波动不大的情况。
2)保持回流比R恒定。当进水量、水质变化时相应调整回流量Qr。在剩余污泥排放量基本不变情况下,可保持MLSS、F/M以及二沉池内泥位基本恒定。回流比R不随进水量Q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处理效果。
3)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量及回流比。这样能保持系统始终处于*佳状态。这种操作复杂一些,但这是稳定运行所必须的。一般有4种方法调整回流量和回流比。
①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首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离),即选一个合适的泥层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0.3~0.9m。且不超过泥位的1/3。然后调节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稳定在所选定的合理值,一般情况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减少泥层厚层;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层厚度。应注意调节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变化不超过5%,回流量变化不超过10%,具体每次调多少,多长时间后再调下一次,则应根据情况决定。
②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量或回流比
1000ml量筒取进入二沉池之前的曝气池混合液模拟二沉池的沉降试验。则由测得的SV30值可以计算回流比,用经指导回流比的调节。回流比与沉降比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为使SV值充分逼近二沉池内的实际状态,尽可能采取二沉池即搅拌状态下的沉降比,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准确性。
③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
此法可用回流污泥浓度RSS,和混合液浓度MLSS指导回流比R的调节。回流比R与回流污泥浓度RSS和混合液浓度MLSS的关系如下:
此公式只适合低负荷工艺,即进水的悬浮物不高的情况下,否则会造成误差。
例题分析说明1,某厂二沉池内泥层厚度Hs一般控制在0.6~0.9m之间为宜。运行人员发现当回流比控制在40%时,泥位在上升,且泥层厚度Hs已超过1.0m,试分析用回流比调节的方法控制泥位上升的方案。
解:先将回流比调至45%,观察泥位是否下降,如果5小时后,泥位仍在上升。则将回流比R调至50%,继续观察泥位的变化情况,直至泥位稳定在合适的深度下,如果回流比调至*大,泥位仍在上升,则可能是剩余污泥排放量不足所致,应考虑增大剩余污泥排泥量。
一般情况下,进水水量**内总有变化,泥位也在波动,为稳妥起见,应在每天的流量高峰时,即泥位*高时,测量泥位,并以此作为调节回流比的依据。
例题分析说明2,某污水厂曝气池混合液的沉降比SV值为30%,回流比R为50%,试分析该厂回流比控制是否合理,及如何调节?
解:将SV30=30%带入公式
因此,该厂回流比偏高,二沉池泥位偏低,应将回流比R为50%逐步调至43%。
例题分析说明3,某污水厂曝气池混合液的沉降比SV值为35%,回流比为50%,试分析该厂回流比控制是否合适?应如何调节?
解:将SV30=35%带入式中
 
因此,该厂回流比偏低,二沉池泥位偏高,应将回流R由50%调至54%。
例题分析说明4,某污水厂测得曝气池混合液浓度MLSS=2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5000mg/l。运行人员刚把回流比R调至50%,试分析回流比调节是否正确?应如何调节?
解:将MLSS=2000mg/l,RSS=5000mg/l代入公式
因此,将回流比调至50%是不正确的,应将回流比调至67%,否则不增大回流比,污泥将随水在二沉池流失。
4)依据污泥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
沉降性能不同的污泥具有不同的沉降曲线,如下图3-2所示,易沉污泥达到*大浓度所需时间短,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达到*大浓度所需时间较长。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决定污泥在二沉池内的沉降浓缩时间。对于某种特定的污泥,如果调节回流比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恰好等于该种污泥通过沉降达到*大浓度所需时间,则此时回流污泥浓度*高,且回流比*小。沉降曲线的拐点处对应的沉降比,即为该种污泥的*小沉降比,用SVm表示,根据SVm确定的回流比R运行,可使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较短,同时污泥浓度较高。

 

3-2 不同沉降污泥的沉降曲线
 
回流比

 

 
3.28 调节回流比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答:四种调节回流比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泥位调节回流比,不易造成泥位升高而使污泥流失,出水SS稳定,但回流污泥浓度RSS不稳定,使回流比R比实际需要值偏大。按照RSS和MLSS调节回流比,由于要分析RSS和MLSS比较麻烦,一般可做为回流比的一种校核方法。用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简单易行,可获得高RSS,同时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短,该法比较适合于硝化工艺及除磷工艺。
在运行管理中,上述四种方法可综合并用。例如,按照沉降曲线确定回流比,并经常用MLSS和RSS校验调整,另外还要经常观测泥位,防止泥位太高,造成浮泥流失,影响出水水质。
 
3.29 应如何控制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答: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每天都要随着进入污水产生一部分活性污泥,使系统内总的污泥量增多。要使总的污泥量保持基本平衡,就必须定期排放一部分剩余活性污泥。事实上(应该说)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重要的一项操作,它比其它任何操作对系统的影响都大。通过排泥量的调节,可以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可以改变需氧量,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因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3.30 怎样用MLSS控制排泥
答:用MLSS控制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确定排泥量。首先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当实际MLSS比要控制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除剩余污泥降低MLSS值。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VW——此时应排污泥量          MLSS——为实测值(mg/l)
MLSS。——根据实际工艺确定的浓度值(mg/l)    V——曝气池容积(m3
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分析说明:某厂根据经验将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2000mg/l。曝气池容积为5000m3。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 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试计算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此时应排放1250M3w污泥。
上例仅是说明计算过程,实际上不可能一次排放1250M3w污泥。一般来说,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控制总排泥量的前提下,应连续多排几次。
用MLSS法控制排泥量尽量连续排放,或平均排放,该法仅适合进水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
 
3.31 怎样用F/M控制排泥?
答:F/M中的F是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无法人为控制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波动,而只能控制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如果不改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控制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改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VW——要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
MLVSS——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mg/l)
Va——曝气池容积(m3
BODi——进曝气池污水的BOD5(mg/l)
Q——进水污水量(m3/d)
F/M——要控制的有机负荷(kgBOD/kgMLVSS.d)
RSS——回流污泥浓度
例题分析说明,某污水处理厂有机负荷F/M控制在0.3kgBOD5/(kgMLVSS.d)。某日进水量为20000m3/d、BODi=150mg/l、MLVSS=2500mg/l、RSS=4000mg/l,该厂曝气池有效容积Va=5000m3,试计算剩余污泥排放量。
解:将上述数据带入公式
该厂每日应排泥量
该法适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或进水中含有较大量工业废水的情况。该方法使用的关键是根据污水厂的特点,确定合适的F/M值。F/M值可根据污水的温度做适当的调整,当水温高时,F/M值可高些,反之可低些。当进水的难降解物质较多时,F/M应低些,反之可高些。在实际运行控制时,一般是控制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F/M值基本恒定,如一周或一月的平均值。计算F/M时,要用到进水的BOD5,需要5天才能测出。为尽快能测得入水的有机负荷采用COD估算法。算出BODi值代入公式。另外计算MLVSS值可利用MLSS估算MLVSS。
 
3.32 怎样用泥龄SRT控制排泥?
答:用SRT控制法控制排泥被认为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排泥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选择泥龄SRT和准确地计算系统内的污泥总量MT。一般来说,处理效率要求越高,水质越严格,SRT应控制大一些,反之可小一些。在满足要求的处理效果下温度高时,SRT可小些,反之则应大一些。当污泥的可沉性能较差时,有可能是由于泥龄SRT太小。
应该说系统中总的污泥量MT应包括曝气池内的污泥量Ma,二沉池内的污泥量Mc和回流系统内的污泥量MR,即:
当污水厂用SRT控制排泥时,可仅考虑曝气池内的污泥量,即MT=Ma
如果从回流系统排泥,则
式中QW为每天排放的污泥体积量;RSS为回流污泥的浓度。
Me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干污泥量
式中SSe为二沉池出水的悬浮物;Q为入流污水量
综合上式,每天的排污泥量
有人不考虑二沉池的水带走的污泥量Me。实际上,这部分污泥量占排泥量的比例不容忽视,尤其当出水SS超标时,更不能忽略Me
实例分析说明:某污水处理厂将SRT控制在5天左右,该厂曝气池容积Va为5000m3,试计算当天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混合液浓度为2500mg/l,出水SSe为30mg/l,入流污水量Q为20000m3/d时,该厂每天应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解:将Q=20000m3/d,Va=5000m3,MLSS=2500mg/l, RSS=4000mg/l SRT=5d代入式中,则每天应排剩余污泥量
这种计算简单,使用方便。适应进水流量波动不大的情况。当进水流量发生变动时,如果回流比保持恒定,则污泥量将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中随水量的波动处于动态分配,此时的MT计算应考虑二沉池内的污泥量即:
泥龄SRT的计算公式为
Mc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A为二沉池的表面积
Hs为二沉池内污泥层厚度
则每日排放剩余污泥量为
实例分析说明:某厂曝气池有效容积Va=5000m3,二沉池表面积为625m2,泥龄SRT=5天左右,试计算当MLSS=2500mg/l,RSS=4000mg/l,二沉池内污泥层厚度Hs=0.9m,进水流量Q=20000m3/d,出水SS=30mg/l时,该厂每天应排放的排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3.33怎样用SV30污泥沉降比控制排泥?
答:SV30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又反映污泥浓度的大小,当沉降浓度性能较好时,SV30较小,反之较高。当污泥浓度较高时,SV30较大,反之则较小。当测得污泥SV30较高时,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大,也可能是沉降性能恶化,不管是那种原因,都应及时排泥,降低SV30值,采用该法排泥时,应逐渐缓慢地进行,**内排泥不能太多。例如通过排泥要将SV30由50%降至30%时,可利用3天到5天内平均逐渐实现每天排出的污泥均匀地增加,以50%逐渐逼近30%,切不可忽大忽小排泥,避免造成整个活性污泥系统被破坏或者能力下降。
上述几个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常用的几个,它们各有利弊,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条件。实际运行中,可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状况选择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辅助核算。例如,采用泥龄SRT控制排泥时,应经常核算F/M值,经常测定SV30值。当采用F/M控制排泥时,也应经常核算SRT值,同时测定SV30来核对。
 
3.34 如何通过观察曝气池中的生物相来判断运行状况?
答:在生物处理污水工艺中,需要用显微镜每天观察曝气池中的生物相。作为监控工艺运行的辅助方法。只是定性地判断活性污泥的状况。其优点是监控活性污泥方便、及时,随时可判断污泥状况,供调整运行工艺参考。
在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中,由于进水水质以及环境因素变化等原因,造成生物相发生变化,会导致污泥出现质量问题。一般会有生物相异常,污泥上浮,污泥膨胀,生物泡沫等现象发生。运行人员要及时观察生物相,提出解决的对策。因此需运行控制人员熟练掌握活性污泥中*常见及普遍存在的微型指示生物及其变化规律,即一般生物相。据此对曝气池中运行异常的微生物相做出判断。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工艺运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一般有变形虫、鞭毛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线虫等几种微型指示生物。通过观察这些微生物的某一种或几种是否占优势以及比例的多少,来定性评判工艺运行状态。
 
3.35 什么是正常生物相?
答:正常生物相指在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氧正常(1.5-3mg/l),活性污泥生长,净化功能较强时,活性污泥以菌胶团**为主组成并含有固着型的纤毛虫等,如钟虫属、累枝虫属、盖虫属、聚缩虫属等,一般以钟虫属居多,这类纤毛虫以体柄分泌的粘液固着在污泥絮体上,它们的出现说明污泥凝聚沉淀性能较好。在低负荷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如氧化沟工艺),轮虫和线虫占优势,此时出水中可能挟带大量的针状絮凝体。对于氧化沟等类型的延时曝气工艺来说,轮虫和线虫的大量出现表明活性污泥正常,而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来说,则指示应及时排泥。
 
3.36 出现异常生物相时会对活性污泥造成什么损害?
答:(1)在曝气池启动阶段,即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活性污泥的菌胶团性能和状态尚未良好形成的时候,有机负荷率相对较高而DO含量较低,此时混合液中存在大量游离**,也就会出现大量的游泳型的纤毛虫类原生动物,比如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等。
2)当混合液中溶解氧不足时,钟虫头部顶端会突出一个空泡,俗称“头项气泡”,此时应立即检测溶解氧值并予以调整。当溶解氧太低时,钟虫将大量死亡,数量锐减,需要及时降低进水负荷和增大曝气量等有效措施。
3)当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水变得很浑浊,这时候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是小变形虫,如辐射变形虫等。这些原生动物体形微小构造简单,以**为食,行动迟缓。如果发现这种大量的原生动物出现,就应当立即减少回流污泥量和增大曝气量。
4)当进水的PH值发生突变,超过正常范围(PH=6~9),可观察到钟虫呈不活跃状态,纤毛停止摆动,这时应立刻检测进水的PH值,并采取必要措施,调整PH值。
5)原生动物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影响的敏感性高于**,当冲击负荷和有毒物质进入时,作为活性污泥中敏感高的原生动物之一,盾纤虫的数量会急剧减少。
6)活性污泥性能不好时,会出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只有波豆虫属和屋滴虫属出现,当活性污泥状态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会消失。
7)以上生物相观察只是一种定性方法,方便快捷但缺乏严密性。运行中只能作理化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而不可作为主要的工艺监测方式。
 
3.37 什么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可分为几种?
答: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工艺中常见的一种病态现象,是指活性污泥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产生沉降性能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正常进行泥水分离,污泥随出水流失。发生污泥膨胀以后,流失的污泥会使出水SS超标,如不采取控制措施,污泥继续流失会使曝气池的微生物锐减,不能满足氧化分解污染物质的需要,*终导致出水BOD5也超标。活性污泥的SVI值在100左右时,其沉降性能*佳。当SVI值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牌膨胀状态,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污泥膨胀总体上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丝状菌膨胀是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而导致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膨胀是指菌胶团的**本身生理活动异常,粘性物质大量产生导致的污泥膨胀。
 
3.38 导致丝状菌膨胀的条件及成因有哪些?
答: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材料。如果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数量太少,则形不成大的絮状体,沉降性能不好;如果丝状菌过度繁殖,则形成丝状菌污泥膨胀。在正常的环境中,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现象。但如果活性污泥环境条件发生不利变化,丝状菌因其表面积较大,抵抗环境变化能力比菌胶团的**强,丝状菌的数量就有可能超过菌胶团**,从而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膨胀的环境条件有:
1)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曝气池内F/M低,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2)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
3)PH太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4)曝气池混合液内溶解氧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需要。
5)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6)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出较多的H2S(超过1-2mg/l)时,还会导致丝状硫磺菌的过量繁殖,使丝硫磺菌污泥膨胀。
7)丝状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5℃~30℃,因而夏季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3.39 导致非丝状菌膨胀的条件和成因有哪些?
答: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于菌胶团**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中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或者混合液内溶解氧不足。高F/M时,**会把大量的有机物质吸入体内,而由于缺乏氮、磷或溶解氧不足,又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此时**会向体外分泌出过量的多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分子式中含很多羟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污泥结合水为100%左右)以上。呈粘性的凝胶状,使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称为粘性膨胀。
另一种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污泥中毒。使**不能分泌出足够的粘性物质,形不成絮体,因此也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有时又称为非粘性膨胀或离散性膨胀。
 
3.40 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的措施有哪些?
答: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措施大体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临时控制措施,**类是工艺运行控制措施,第三类是长久性控制措施。
 
3.41 控制曝气池污泥膨胀的临时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临时控制措施主要用于控制由于临时原因造成的污泥膨胀,防止污泥流失,导致出水SS超标或污泥的大量流失。临时控制措施包括絮凝剂助沉法和**剂**法两种。絮凝剂助沉法一般用于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而**法适用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1)絮凝剂助沉法是指向发生污泥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絮凝剂,增强活性污泥的凝聚性能,使之容易在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混凝处理中的絮凝剂一般都可以在此时应用,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等无机絮凝剂和聚炳烯酰胺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剂可加在曝气池的进口,也可投在曝气池的出口,但投加量不可太多,否则有可能破坏**的生物活性降低处理效果。使用絮凝剂时,药剂投加量掺合三氧化二铝为10mg/l左右即可。
2)**法是指向发生膨胀的曝气池中投加化学药剂,杀死或抑制丝状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目的。常用的**剂如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双氧水等都可以使用。实际加氯过程中,应由小剂量到大剂量逐渐进行,并随时观察生物相和测定SVI值,一般加氯是为污泥干固体重的0.3%~0.6%,当发现SVI值低于*大允许值或镜检观察到丝状菌菌丝溶解,应当立即停止加药。投加双氧水(H2O2)对丝状菌有���续的抑制作用,过低不起作用,过高会导致污泥氧化解体。
 
3.42 控制污泥膨胀的调节运行工艺措施有哪些?
答:调节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具体方法有:
1)在曝气池的进口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密实性。
2)使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污水尽早处于好氧状态,避免形成厌氧状态,同时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3)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溶解氧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
4)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平衡。在不降低污水处理功能的前提下,适当提高F/M。
5)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避免在二沉池出现厌氧状态。
6)当PH值低时应加碱性物质调节,提高曝气池进水的PH值。
7)利用在线仪表的手段加强和提高化验分析的时效性,充分发挥预处理系统的作用,保证曝气池的污泥负荷相对稳定。
 
3.43 控制污泥膨胀的长久性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长久性控制措施是指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设计扩建、新建工程时予以充分考虑。使污泥膨胀不发生,或发生污泥膨胀时有预防性设施。常用的长久性措施是在曝气池前设生物选择器。通过选择器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即在系统内只有利用菌胶团**的增长繁殖,不利于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增长。从而避免生物处理系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选择器有三种,好氧选择器、厌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
1)好氧选择器的机理是提供一个溶解氧充足、食料充足的高负荷区,让菌胶团**率先抢占有机物,不给丝状菌过度增长的机会。例如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选择器就是在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前进行再生性曝气,减少回流污泥中高粘结性物质的含量,使其中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段,提高菌胶团**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菌生物的竞争能力,从而使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均能得到抑制。为加强微生物选择器的效果,可以在再曝气过程中投加足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污泥的活性。
2)缺氧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是:大部分菌胶团**能利用选择器内硝酸盐中化合态氧做氧源,进行生物繁殖,而丝状菌(球衣菌)没有这种功能,因而在选择器内受到抑制,增殖落后于菌胶团菌种,大大降低了丝状菌膨胀发生的可能。
3)厌氧选择器控制污泥膨胀的原理是:大部分种类的丝状菌(球衣菌)都是好氧的,在厌氧条件下将受到抑制。而菌胶团**有一大部分为兼性菌,在厌氧状态下短时间内进行厌氧代谢,继续增殖。但是厌氧选择器的设置,会导致产生丝状菌中丝硫菌污泥膨胀的可能性,因为菌胶团的厌氧代谢会产生硫化氢,从而为丝状菌的繁殖提供条件。因此,厌氧选择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在实际运行中,以上述三类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采取临时控制措施,防止污泥大量流失导致系统的失败。同时还应认真分析化验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从根源入手,采取工艺运行调节手段,控制膨胀的发生。对于污泥膨胀发生次数较多,程度较严重的处理厂,应采取长久性措施及时改造,避免长期超标的现象发生。
 
3.44 曝气池产生泡沫的种类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答:泡沫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厂中常见的运行现象。曝气池中产生的泡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泡沫,另一种是生物泡沫。
化学泡沫是由污水中的洗涤剂以及一些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曝气的搅拌和吹脱作用下形成的。在活性污泥培养时期,化学泡沫较多,有时在曝气池表面形成高达几米的泡沫山,稍有一点风就吹的满天飞。化学泡沫处理较容易,可以用水冲消泡,也可加消化泡剂。
生物泡沫是由称作诺卡氏菌的一类丝状菌形成的,是褐色。这种丝状菌为树枝状丝体,其细胞中脂质的类脂化合物含量可达11%左右,细胞质和细胞壁中都含有大量类脂物质,具有极强的疏水性,密度较小。这类微生物比水的比重小,易漂浮到水面,而且与泡沫有关的微生物大部分呈丝状或枝状,易形成“网”,能捕扫微粒和小汽泡等,并浮到水面,形成泡沫。被丝网包围的气泡,增加了其表面的张力,使气泡不易破碎,泡沫更稳定。另外,无论是微孔曝气还是机械曝气,都会产生气泡,而曝气气泡自然会对水中微小、质轻和具有疏水性的物质产生汽浮作用。所以当水中存在油、脂类物质和含脂微生物时,则易产生表面泡沫现象,即曝气常常是泡沫形成的主要动力。
 
3.45 生物泡沫有什么危害?
答:(1)生物泡沫一般是有粘滞性,它会将大量活性污泥等固体物质卷入曝气池的漂浮泡沫层,泡沫层在曝气池表面翻腾,阻碍氧气进入曝气池混合液,降低充氧效率,尤其对机械表曝方式影响*大。
2)当混有泡沫的曝气池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泡沫裹带活性污泥等固体物质会增加出水悬浮物含量而引起出水水质恶化,同时在二沉池表面形成大量浮渣,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会因结冰影响二沉池吸(刮)泥桥(机)的正常运转。
3)生物泡沫蔓延到走道板上,影响巡检和设备维修。夏季生物泡沫随风飘荡,产生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影响周围行人的卫生健康。冬季结冰后,清理困难,还可能滑倒巡检和维修人员。
4)回流污泥中含有泡沫会引起类似的浮选的现象,损坏污泥正常性能,生物泡沫随排泥进入泥区,干扰污泥浓缩和污泥消化的顺利进行。
 
3.46 如何控制和消除曝气池产生的生物泡沫?
答:控制和消除污水厂曝气池生物泡沫的办法有:(1)喷洒水扑扫法:污水处理厂常用再生水喷洒水流或水珠打碎在水面的气泡,同时稀解表面发泡源的浓度的办法。可以有效减少曝气池或二沉池表面的泡沫。打散的污泥颗粒有一小部分重新恢复沉降性能,但大量的丝状菌不能被抑制仍然存在混合液中,所以此法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的发生。
2)投**剂或消泡剂法:对于较长时间发生的生物泡沫,应考虑采用具有强氧化性的**剂,如次氯酸钠、臭氧和过氧化物等,还有利用聚乙二醇、硅铜生产的市售药剂以及钢铁和铜材、铝材酸洗废液的混合剂等,稀释后喷洒在曝气池或二沉池的表面。即消除泡沫,又可杀死液体表面上的发泡菌种。但使用**剂普遍存在负作用。因为投加过量或投加位置不当,会大量降低曝气池中生物总量,污水处理的有效菌种也被大量杀死,影响出水水质。
3)降低污泥龄法:采用降低曝气池中污泥龄的停留时间,可以抑制生长周期较长的发泡**的生长。
4)回流厌氧消化池上清液法:厌氧消化池上清液能抑制丝状菌的生长,采用将其回流到曝气池的方法,能控制曝气池表面气泡形成。但由于厌氧消化池上清液中有浓度很高的CODcr、氨氮和SS,有可能影响*终的出水水质,应慎重采用。
5)向曝气池中增加固定填料或浮动填料使一些易产生污泥膨胀和泡沫的微生物固在填料上生长,这种方法可增加曝气池内的生物量,提高处理效果,又能减少或控制泡沫的产生。
6)投加絮凝剂方法:向曝气池中投加有机絮凝剂(聚炳烯铣胺)或无机絮凝剂(聚铝、聚铁)等,可使混合液表面的稳定泡沫失去稳定性,进而使丝状菌分散,重新进入投加药剂的絮体中,随絮体沉降,达到消除表面泡沫的目的。
以上几中消除曝气池上泡沫方法各有不同,需针对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和试验,选取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方法。
 
3.47 运行管理人员巡视曝气池时有哪些感观指标?
答:巡视人员在巡视曝气池时首先可得到的是感观指标,通过观测一些表观现象及时调整工艺运行状态或紧急处理发生的事故等。如水的颜色、气味、泡沫、絮体流态等。
1)正常的活性污泥颜色为黄褐色,正常的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气味为土腥味。微生物分解能力越强,即生物活性越高,土腥味越浓。但黄褐色和土腥味只是活性污泥正常的指标之一,而不是**指标。还需通过其它理化指标加以确定。如果颜色发黑或闻到腐败性气味,则说明供氧不足或污泥发生腐败。需增大曝气量或减少进水量。
2)巡视人员应在巡视中观察曝气池内气泡翻腾的均匀性和气泡尺寸大小均匀性,如果局部气泡变少,则说明曝气器有问题,可能局部堵塞,需清洗曝气头或曝气器具。如果局部有集中上冒水柱、水圈,说明曝气头或曝气膜破碎,需更换新曝气头、曝气膜。
3)巡视中应观察曝气池中有无泡沫产生,如发现其有异常现象,则按上述曝气池内发生泡沫时对策及经验,具体实施消泡的办法。
 
3.48 污泥处理和处置有什么原则?采用什么工艺?
答:在污泥处理和处置中主要实现“四化”原则: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1)减量化:由于污泥含水量很高,体积大,且呈流动性,经减量化以后,可使污泥体积减至原来的十几分之一,且由液态转变成固态,便于运输和消纳。
2)稳定化: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极易腐败产生恶臭,经稳定消化后,易腐败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被分解转化,不易腐败的部分恶臭味也大大降低,方便后续处理、处置。
3)无害化:污泥中,尤其是初沉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易造成传染病传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如消化后,可杀死污泥中大部分的蛔虫卵、病原菌和病毒,大大提高污泥的卫生指标。
4)资源化:污泥因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其热值在10000~15000KJ/kg(干泥)之间,相当于煤和焦炭,可在焚烧中获取热量用于生产,又因为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物质,是具有较高肥效的有机肥料。还因为污泥在厌氧消化中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供沼气锅炉、沼气发动机用作燃料,节省运转成本。
污泥处理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
1)污泥浓缩。重力浓缩、离心浓缩、汽浮浓缩和加药机械浓缩等工艺。
2)污泥消化。好氧消化、厌氧消化,厌氧消化又分常温消化、中温消化、高温消化。
3)污泥脱水。有自然干化脱水、机械脱水、冷冻和加热脱水等工艺。常用的机械脱水又分带式压滤脱水、离心脱水、板框压滤机脱水等。
4)污泥处置的工艺主要有农、林业使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也可送焚烧炉焚烧和烘干,送垃圾场填理和生产建筑材料。
 
3.49 污泥有什么性质?怎样描述这些性质?
答:城市污水污泥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不同的工艺和来源使污泥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的性质存在差异。人们从污泥的化学、物理、生物的性质上分析,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以及在运行中考核和验证污泥处理、处置的效果。
描述污泥物理性质的指标有含水率、含固率、污泥密度、污泥比阻。
描述污泥的化学性质指标有挥发性固体、灰分、氨氮、磷、钾、有机质、无机质、有益金属、有害金属等。
描述污泥的微生物指标有,**、寄生虫、**、病毒、大肠菌。
 
3.50 重力浓缩工艺运行如何管理?
答:(1)浓缩池的浮渣应及时**。有浮渣刮板刮至浮渣槽内的**。无浮渣刮板时,可用水冲洗方法,将浮渣冲至池边,然后**。
2)初沉池污泥与活性污泥混合浓缩时,应保证两种污泥混合均匀。防止进入浓缩池会因密度流扰动污泥层,冲坏浓缩效果。
3)浓缩池较长时间没排泥时,应先排空清池,不能直接开启污泥浓缩池。
4)有的污水厂的浓缩池容积小,在北方寒冷冬季容易出现结冰现象,此时应先破冰再开启设备。*好不停刮泥桥,一直运转可避免结冰。
5)应定期检查上清液溢流堰的出水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应及时调整。防止浓缩池内流态产生短流现象。
6)浓缩池是恶臭很��重的处理设施,其池面总是弥漫臭气和腐蚀性气体,应经常检查设备的腐蚀情况,如电控柜、接线盒等容易被腐蚀的地方。避免因腐蚀引起的设备故障。还应每日巡视浓缩池,定期对池壁、浮渣槽、出水堰、汇水管道入口等定期清刷,尽量降低恶臭和腐蚀带来的影响。
7)应定期(每隔半年)彻底排空,**检查池底是否积池、泥,刮泥桥的水下部件是否挂上棉纱、塑料绳等影响桥运转的情况,予以**保养和修复。
 
3.51 重力浓缩池每天应化验哪此项目?
答:(1)含水率(含固率):取样地点在浓缩池的进泥管线和出泥管线上,每日取3次瞬时样,混合后做平均样。注意应取在管道中流动的泥样。
2)SS、TP、NH4-N:取样地点在浓缩池上清液,每日3次瞬时样混合后做平均样。注意应取在出水堰上流动的上清液。
3)仪表记录:进泥量、排泥量、池内温度。
4)计算并记录:固体表面负荷(kg/m2.d)、停留时间(小时h)、浓(缩)度比f、分离率F、固体回收率η。
一般浓缩初沉池污泥时,浓度(缩)比f应大于2,固体回收率η大于90%;浓缩初沉污泥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时,浓缩比f应大于2,分离率F大于85%。如果某一项指标低于上述值,都说明浓缩效果下降,应检查浓缩池的进泥量、固体浓度(含固量)、进泥温度等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予以适当调整。
 
3.52 重力浓缩池污泥上浮的原因有哪些?
答:(1)进泥量太少,造成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过长,厌氧发酵,导致污泥大块上浮,浓缩池液面上有小气泡逸出。解决方法可投加氧化剂,同时增加进泥量,使停留时间缩短,接近设计停留时间。
2)排泥量太小或排泥不及时所造成,解决方法是增大排泥量或及时排泥。
3)可能由于初沉池排泥不及时,污泥在初沉池已经厌氧腐败,解决方法应及时将初沉池污泥排到浓缩池,还可加**剂**厌氧发酵的影响。
4)进泥量过大,使固体表面负荷增大,超过浓缩池的浓缩能力后,导致溢流上清液的悬浮物升高即污泥流失。但此现象不会有大量小气泡发生。(与进泥量少的区别)
 
3.53 气浮浓缩法工艺运行如何控制?
答:气浮浓缩法需控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进泥量、空气压力、加压水量、流入污泥浓度、停留时间、气固比、水力表面负荷、污泥种类和性质、絮凝剂的使用。
1)进泥量的控制。在气浮浓缩污泥的运行中首先要控制进泥量,如果进泥量过大,超过气浮浓缩设施的能力,则达不到浓缩污泥的效果。进泥量太小,则造成浓缩设施的浪费。进泥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Qi为进泥量(m3/d)
qS为气浮池的固体表面负荷[kg/(m2.d)]
A为气浮池表面积(m2
Ci为入流污泥浓度(kg/m2
当浓缩活性污泥时,qS一般取50~170kg/(m2.d)范围内,其值与活性污泥的SVI值等性质有关。
2)空气压力的控制。空气压力决定空气的饱和状态和形成微气泡的大小,也是影响浮渣浓度和分离固液的重要因素。一般空气压力提高,浮渣的固液浓度提高,分离液中固体浓度减小。但压力过高,会破坏絮凝体,所以大部分设备控制在0.3~0.5Mpa内运行。另外气浮罐释放出气泡的大小与空气压力有关。在0.3~0.5Mpa范围产生的气泡大小一般在100μm以内,超出0.6Mpa后,气泡会互相合并变大,降低絮凝效果。
3)加压水量的控制。气浮装置中的加压水量应控制在设备说明规定内。水量太少,释放出的空气量也少,达不到气浮的效果。水量增多,释放的空气量多,可将流入的污泥稀释,减少固体颗粒对分离速度的干效应,有利于气浮浓缩。但水量过大,能耗升高,也能影响微气泡的形成。加压水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QW为加压水量(m3/d);Qi为入流污泥量;
Ci为入流污泥的浓度(kg/m3
CS1个大气压下空气在水中饱和度(kg/m3
P为溶气罐的压力(Pa)
η为溶气效率,即加压水的饱和度(一般在50~80%之间)
A/S为气浮浓缩的气固比
4)气固比。气固比是指气浮池中析出的空气量A与流入的固体量S之比,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A为析出空气量(kg/h);S为流入固体量(kg/h)
Sa为标准状态下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kg/m3
F为回流加压水的空气饱和度(%),一般为50%~80%
P为溶气罐中的**压力(Pa);Qi为回流水流量(m3/h)
Co为污泥浓度mg/l
气固比的大小主要根据污泥的性质确定,活性污泥浓缩时的A/S适宜范围为0.01~0.05。一般为0.02。
5)水力表面负荷的控制
确定了进泥量、加压水量、空气压力、气固比和设定的固体表面负荷后,还应对气浮设施进行水力表面负荷的核算。水力表面负荷用下式计算:
式中:Qi为入流污泥量(m3/h)
QW为加压水量(m3/h),A为气浮池的表面积(m2
A为气浮池的表面积(m2
qh为水力表面负荷,对活性污泥一般控制在120m3/(m2.d)以内
6)对浓缩池停留时间的控制。污泥在气浮池内的停留时间影响浓缩效果。其停留时间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H为气浮池有效深度,其它参数同上
对活性污泥要得到较好的气浮浓缩效果,一般应控制T≥20分钟,另外为提高气浮的浓缩效果,从而提高浮渣浓度,降低上清液的含固率,可根据污泥的性质投加高分子絮凝剂还是相当有效的。
 
3.54 气浮浓缩工艺运行应注意什么?
答:在气浮浓缩工艺运行管理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是否投加絮凝剂的问题。活性污泥是絮凝体,在絮凝时能捕获与吸附气泡,达到气浮的目的。在溶气比、固体负荷、水力负荷、停留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投加与不投加絮凝剂,对浓缩污泥的固体浓缩、固体回收率并无明显影响。因此气浮浓缩不一定要投加絮凝剂,*好作性价比后确定是否投加絮凝剂。
2)污泥指数SVI的影响问题。气浮浓度活性污泥时,同样也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运行时应经常测定SVI值以指导气浮池的运行。污泥膨胀无助于气浮浓缩,因此当发现SVI值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应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来控制。
3)刮泥周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刮泥周期越长,上浮污泥固体浓度越大。上浮后的浓缩污泥是非常稳定的污泥层,即使停止进入溶气水或者受机械力(如刮风下雨)的作用下,也不会破碎或下沉。气浮浓缩污泥应及时刮除,但每次刮泥不宜太多,太多则易使污泥层底部的污泥带着水分上翻到表面,影响浓缩效果。
 
3.55 污泥厌氧消化的监测化验项目有哪些?
答:(1)污泥厌氧消化的在线仪表显示、监测的项目有①进泥量,②排泥量(自排式排泥不需要),③PH值,④消化池内泥位,⑤消化池内温度,热交换器进出温度,⑥沼气产量,⑦各种自动阀门的开关及开关的比例,⑧各种泥泵、循环泵、沼气搅拌泵等工作情况,⑨可燃气体报警显示,⑩脱硫系统工作情况,⑾消化池内压力,沼气柜内压力,污泥泵、循环泵进出口压力等。
2)每日化验项目有:①进泥、出泥的含水率(或含固率)、有机分、灰分、总氮、氨氮,②消化池内污泥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碱度(ALK)、含水率(或含固率),③后浓缩池上清液的CODcr、BODr、SS、总氮、氨氮、总磷,④沼气中的CH4、CO2、H2S、H2等气体组分的含量。
3)通过化验数据分析、计算出①有机物分解率%,②有机物投配负荷[KgVSS/m3.d(进泥)],③分解单位重量有机物的产气量[m3/KgVSS]。
 
3.56 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日常运行管理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微生物的管理
厌氧消化过程是在密闭厌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不能象好氧处理中作为指标生物的各种生物那样,依靠镜检来判断污泥的活性。只能采用反应微生物代谢影响的指标间接判断微生物活性,与活性污泥好氧处理系统相比,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对工艺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反映更敏感。为了掌握消化池的运转正常,应当及时监测、化验上述要求的每日瞬时监测、化验指标,如温度、PH、沼气产量、泥位、压力、含水率、沼气中的组分等。根据需要快速作出调整,避免引起大的损失。
2)对于日常运行状况、处理措施、设备运行状况都要求做出书面记录,为下一班次提供运行数据,并做好报表向上**管理层报告,提供工艺调整数据。
3)经常检测、巡视污泥管道、沼气管道和各种阀门,防止其堵塞、漏气或失效。日常对可能有堵塞管道上设置的活动清洗口,利用高压水冲洗。对于阀门除应按时上润滑油脂外,还应对常闭闸门,常开闸门定时活动,检验其是否能正常工作。有严重问题时也需要停运处理或更换。
4)定期检验压力、保险阀、仪表、报警装置,送交市专门的技术监督部门,获得国家权威认可后,才能装上使用。
5)定期检查并维护搅拌系统。沼气搅拌主管常有被污泥及其它污物堵塞的现象,可以将其余主管关闭,使用大气量冲吹被堵塞管道。对于机械搅拌桨被棉纱和其它长条杂物缠绕故障可采取反转机械搅拌器甩掉缠绕杂物。另外,要定期检查搅拌轴与楼板相交处的气密性。
6)消化池与其管道、阀门在冬季必须注意防冻,在北方寒冷地区进入冬季结冰之前必须检查和维修好保温设施,如消化池顶上的沼气管道,水封阀(罐)。沼气提升泵房内的门窗必须完整无损坏,*好门上加棉帘子,湿式脱硫装置要保证在10℃以上工作。特别是室外的沼气管道、热水管道、蒸汽管道和阀门都必须做好保温、防晒、防雨等工作。
7)定期检查并维护加热系统,蒸汽加热管道、热水加热管道、热交换器内的泥处理管道等都有可能出现堵塞现象、锈蚀现象,一般用大流量冲洗。套管式管道要注意冲洗热水管道时要保证泥管中的压力防止将内管道压瘪或拆开清洗。
8)消化池除平时加强巡检外,还要定时停止运行并放空,对池内进行检查和维修,一般5年左右进行一次,彻底清砂和除浮渣,还要进行**的防腐、防渗检查与处理。主要对金属管道、部件进行防腐,如损坏严重应更换,有些易损坏件*好换不锈钢材料。对池壁进行防渗、防腐处理。维修后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对于消化池内的积砂和浮渣状况要进行评估,如果严重说明预处理不好。要对预处理改进,防止沉砂和浮渣进入。另外放空消化池以后,应检查池体结构变化,是否有裂缝,是否为通缝,请专业人员处理。借此时机也应将仪表大修或更换。
9)沼气柜尤其是湿式沼气柜更容易受H2S腐蚀,通常3年一小修,5年一大修。要对柜体防腐,腐蚀严重的钢板要及时更换,阴极保护的锌块此时也应更换,各种阀门,特别是平常不易维修和更换的闸门修理没有保证的话就应换新,确保5年内不出问题。
10)整个消化系统要防火、防毒。所有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接线要做好接地,防雷。坚决杜绝可能造成危害的事故苗头。严禁在防火、防爆警区域内吸烟,和防止有可能出现火花等明火,如进入该区域内的汽车应戴防火帽,进入的人应留下火种。带钉鞋和穿产生静电的工作服都是不允许进入的。另外报警仪等都应正常维护保养。按时到权威部门鉴定、标定确保能正常工作。还要备好消防器材���防毒呼吸器、干电池手电筒等以备急用。
 
 
Copyright@ 2003-2024  广州拓博麦克斯机械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