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净化工程应采用综合控制措施。长期以来我们依赖****消除受控空间中微生物危害,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 已经认识到化学****的局限性,开始借助工业洁净技术这一物理手段来控制微生物污染,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思路依然是将已经发生的病菌除掉。这是因为过 去我们主要涉及工业洁净室,控制危害工艺的微粒,对于那些没有生命的微粒我们从来不会顾及微粒沉积在系统或室内(或称为一次污染),也没有考虑积尘积水会 诱发微生物二次污染。尽管生物洁净技术控制手段与工业洁净似乎差不多。但是微生物是活的粒子,种类很多,生存条件各不相同,控制手段也不同。微生物在不利环境中会长期的潜伏,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大量繁殖。另外生物洁净室湿负荷常常比较高,系统去湿量大,或者说整个系统中只要存在一次污染就可导致长期持续的潜在风险。如果我们控制措施不力,就有可能使得这种潜在风险造成传染,引起交叉感染,甚至爆发大规模微生物的污染。 目前生物净化所用的空调机大多采用普通空调机组增加空气过滤器等措施来控制生物污染。大量事实表明,单纯的净化**也无法有效地控制生 物污染。这是因为在普通空调系统中确实存在微生物定植、繁殖与传播这一关系链,如空调箱和管道内表面、冷却去湿盘管、冷凝水盘与排水水封、加湿器及其存水 容器、空气过滤器表面等地方均有可能促成致病菌的不断定植和繁殖,由于引发生物污染的因子是不存在*小的控制粒径的,单靠过滤器难以防范。平时我们所说的 生物粒子,大多是依附在粒子上而形成不小于1μm的 生物粒子,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当量粒径的概念。按理系统采用亚高效过滤器完全可以了。如果微生物在系统中(尤其在过滤器表面)直接繁殖,所产生的生物污染因 子直接进入送风气流,不一定会形成生物粒子,这些直接在过滤器表面繁殖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大多粒径很小,很有可能穿透过滤器,被空调送风源源不断送到每间 房间,形成了空调系统的二次污染。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标准都提高了末端空气过滤器的效率的缘由。但事实表明仍然无法确保除掉所有二次污染发生的 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可见关键的措施在于不让微生物滋生,而不应随它发生再采用措施消除它。从这理念出发才能发展合适的综合控制措施。
如今生物洁净技术已从传统空调的提高热湿交换效率的设计思路转换到有效净化**上来。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空调系统存在着产生微生物污染的隐患,那么我们控制污染的思路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所谓减法就是更换易污染的空气处理装置,直接消除空调系统的污染隐患,而加法则是增加“净化”措 施去消除空调系统所产生的污染。在世纪转换之际我们已采用了一系列静态和动态控制措施,用“减法”开发了生物净化专用的空调机组。如不使用淋水式空气处理 装置和水加湿器等,重视空调系统干燥和易清洁。相对来说,消除系统积尘较为简单。有效防潮防湿思路应是湿度控制优先的观念。优先考虑将系统中的水分尽快排 除,避免水分的产生、飞扬、积存或局部形成高湿度。这些控制要求与措施已被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和GB/T19569-2004《洁 净手术室用空气调节机组》所采用。但是生物危害是多因子多途径、随时随地发生的,每一项技术都有适用范围或特定场所,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如新风过滤器难 免会受潮,回风中微生物也有可能进入空调机等等,要控制微生物污染既要有针对性措施又要强调采用综合技术。因此还要求生物净化专用空调机在结构上便于消 毒、清洗且停机后便于保持干燥、无积水。在要求更高的场所也可在“减法”的基础上做“加法”。如采用**过滤器、对盘管与凝水盘喷涂**剂来消除表面微生 物滋生问题,等等。但是“加法”应选择**、合理、恰当措施,不幸的是仍有许多厂家一味做“加法”,每一项措施总有其局限性与负面影响,多重**措施组合在一起未必一定更**,有时反而画蛇添足,还会增加造价与运行费用。
可见应采用综合措施来实施全新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概念,应在“减法”的基础上做些“加法”。将**与**措施结合起来,将**的物理性能与**的化学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宏观的空气净化技术与微观的材料合成技术结合起来,为生物净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
生物净化工程应采用综合控制措施。
分享资讯来自:http://www.dgsuncum.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净化工程设计:http://www.suncum.com.cn
空气净化设备:http://www.xhjh.com.cn
即时咨询专线:0769-8870 8899 189 2826 0088 罗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