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3年可种浅根植物

分享到:
点击量: 283118
  本报讯(记者李雪林)占上海每天生活垃圾量75%的一万吨生活垃圾,在南汇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告别了二次污染——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由才昨天告诉记者,由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可持续生活垃圾填埋处置技术”通过推广,可以基本解决上海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赵由才教授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每个区县都有生活垃圾堆场,不仅所产生的沼气和臭味对空气造成污染,被专家称为渗滤液的垃圾中渗透出的污水,也极容易通过渗透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后来的垃圾焚烧技术仍然无法避免污染问题,赵教授分析指出,1000吨生活垃圾焚烧,每小时排放废气24万立方米,其中17%-18%是二氧化碳。离焚烧炉烟囱100米-1000米的区域成为污染区。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从1992年开始研发,通过改造完善垃圾堆场,让垃圾堆场的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为生活垃圾*终处置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如今,已经研发出渗滤液导排、清污水分流、环库截洪沟等重大集成技术,构建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体系,研究和开发了软土、滩涂等缺陷地基条件下的高维卫生填埋技术。 赵由才教授特别提到,该研究**性地提出了*新和*有创意的地下水管理系统:内向水力梯度控制。这个地下水管理系统采用的是简单的材料,它的布置和应用迫使地下水流入可被收集的碎石层。即使在极端偶然情况下渗滤液透过设计的双层防渗系统,也将会被地下水流冲至该地下水控制系统,然后被收集、采样、分析、处理。 而生活垃圾填埋场可循环利用新理念的提出,使填埋场作为*终处置方式的认识也被改变。赵由才教授说,生活垃圾都是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研究发现,经过8-10年,垃圾达到稳定化、无害化,其中三分之一是可以再利用的塑料,还有大量矿化物质,这些矿化物质作为介质,可以再次���来处理渗滤液。老港填埋场的生活垃圾填埋3年后即可种植浅根植物,8年后可种植在上海市可以生长的植物。 专家认为,填埋场是一个面积巨大的“高度压缩的‘生活垃圾中转站’”,采用卫生填埋新技术,经过隔离过滤,地下水不受污染,臭气大大降低,沼气导排焚烧,解决了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处置方式所造成环境污染的重大难题,实现了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处置方式从简易堆场向**可控卫生填埋场的变革。 据悉,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多个地区不同类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成功应用。除了老港填埋场,还在上海的江镇和三林塘两个填埋场,以及珠海、南昌、贵阳、杭州、深圳等30余座城市的填埋场应用。据统计,至2008年3月,已处理新鲜垃圾约6500万吨、填埋场渗滤液64.6万吨;处理堆场垃圾约4000万吨,修复被污染土地约6000亩,共创收10658万元,节支57731万元。(完)

*新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