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摘要)(五)

分享到:
点击量: 286827 来源: 人民日报
  五、湿地保护与恢复

  中国湿地总面积约为3800多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位。中国湿地保存了**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中国湿地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保护强度大,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湿地保护工程。2005年,中国政府编制了《**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计划投资90亿元,实施400多个项目。目前,已审批实施近200个项目。在国家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8处,面积27万公顷;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1715万公顷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二)加强三江源湿地保护。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为保护这一地区的湿地,2003年中国政府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将生态功能*重要的15.23万平方公里区域纳入保护范围;2005年制定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75亿元,对河流、高原、湖泊、沼泽等类型的湿地进行重点保护,同时通过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六、水土流失治理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新中国成立以来,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后,中国政府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放在灾后重建综合措施的首位,并作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1999―2006年,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1.2亿农民,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89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162万公顷、封山育林156万公顷。中央财政需投入2244亿元,到2006年已投入1303亿元。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2007年8月,中国政府又作出了现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再延长一个周期的重大决策,中央将新增投入2066亿元,使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达到431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个多百分点,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据四川省水文监测,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后,2004年与1998年相比,长江**支流年输沙量大幅度下降,其中岷江夹江站减少38.6%,嘉陵江亭子口站减少94%,涪江射洪站减少95.6%。

  (二)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长江流域涉及18个省区市,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人为破坏,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大量减少,生态严重恶化,洪灾、旱灾、泥石流成为长江流域的三大心腹之患。为恢复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 1989年中国政府启动了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营造林83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6.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净增9.6个百分点。

  (三)构筑万里海疆生态屏障。1991年中国政府启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221个有海岸线的县,累计完成营造林386.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10.6个百分点;新造和更新沿海基干林带7884公里,使海岸基干林带达到1.7万多公里。为吸取印度洋海啸的惨痛教训,中国政府已经进一步修编了工程建设规划,决定到2015年,再投资99.84亿元,**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新资讯

1